写在 Ubuntu 10.04 LTS 发布之际
又到了2010年4月底,代号为Lucid Lynx的Ubuntu 10.04已经正式发布。Ubuntu 10.04是一个 LTS(Long Term Support)版本,是Ubuntu的第三个LTS版本。其桌面版本具有3年支持,服务器版本具有5年支持。
我就不多废话了:Ubuntu 10.04 Lucid Lynx LTS 正式发布 作为一个从Ubuntu 6.06 LTS一路升级至今的老用户,觉得有几个问题有必要写一下(关于我在用什么):
- 在镜像服务器们完成propagation之前,请不要去官方的release pool目录(http://releases.ubuntu.com/releases/.pool/)下载安装镜像!**或者说,自己偷偷下也就罢了,就不要把能猜出来的URL发布出来让大家去下载了吧!** 看一下Release Team是怎么说的,我就不翻译了,大家能看懂的:
Images are distributed here so that mirrors can pick them up in time before release. Images here may not be final even if they look as if they are; by distributing pre-release images here we can make final mirroring faster.Please do not attempt to download images directly from this directory; by doing so, you are likely to contribute to delaying the release for everyone else, since we will have to wait longer for worldwide mirroring to complete.
– Ubuntu Release Team
- 建议有一定Linux基础的童鞋,尽量使用Ubuntu alternate ISO。不管是全新安装也好,离线升级现有的系统也罢,alternate ISO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利器。支持众多高级选项,包括LVM支持。 当然若需要Live CD/USB系统的话,还是得用Desktop ISO。
用Command Line Expert mode(相当于Expert Mode只安装Base System)安装系统可谓是有兴趣学习Linux的用户进阶必备之Best Practice。事实上就无异于Debian的text风格交互式安装界面,提供了你能想到的几乎所有选项,几乎每一步都作可以自定义,都有详细的解释,把每个选项都弄明白,绝对会有所收获的。
比较有意思的:可以选择从源内下载一些包,iso-scan让当前安装系统扫描本地硬盘中的ISO镜像作为安装源,load-iso/load-media从USB闪存或者ISO安装,network-console可以通过SSH继续远程安装,parted-udeb手动调整硬盘分区,给内核加载模块支持squashfs等等。用Command Line Expert mode安装完成后只有一个base系统,可以从基础开始搭建自己的系统啦;-) 我个人Linux进阶就是通过几次从Debian netinstall的Command line expert mode构建系统开始的。
注:用alternate ISO默认模式安装相对比较简单,安装完成后完成度和Desktop ISO接近,信心不足的可以先试一下这个模式。Expert Mode和默认模式安装后完成度相同。但Command Line Expert Mode只安装一个Base系统;-)
- 喜欢Debian GNU/Linux netinst ISO风格的,可以用Ubuntu官方提供的Mini ISO,只有在其Wiki上提供下载URL,说明这绝对是小众的玩意儿。可以去体验一下从base system开始搭积木的享受。10.04 LTS的Minimal ISO只有13MB。
今天我完成了2台笔记本上Ubuntu,2台服务器上Ubuntu Server的升级。此外还在三星N148上网本上重新安装了一个10.04。发现Ubuntu Server的升级要比Desktop快太多了,do-release-upgrade了两个服务器,平均下载速度都达到了800k/s+,10分钟不到就搞定了升级,重启后即完成。当然有洁癖的人肯定还会做一些清理,比如移除掉多余的旧内核和orphaned包;-)
Ubuntu Server已经相当成熟,是LAMP的首选,(尤其是VPS上,目前我的VPS上跑的是Arch Linux)。最初决定选择用Ubuntu Server,主要还是因为Debian stable包太旧太保守,sid(unstable)吧是滚动升级又太激进难免会出问题,相当于Ubuntu的development branch。至于折衷的的testing,还真没用过,也不考虑,宁可选Ubuntu Server了;-)
有个服务器从Ubuntu Server 8.04 LTS x86,一路升级到了10.04 LTS。上面跑LAMP+Tomcat+Confluence+Mediawiki+Dokuwiki,2008年5月跑起来至今没有出过任何问题,升级都是通过网络直接do-release-upgrade的,平时很少维护;-)
另外简单提一下使用LVM,以及用Ubuntu alternate USB Live安装过程中遇到的诡异问题。
- LVM是个好东西,在Btrfs进入实用阶段之前可能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了。适合那些经常为了调整分区结构和大小烦恼的朋友,两年前就开始在自己所有装Linux的机器上启用LVM了,从此再也没有任何关于分区调整的烦恼。
简单的说一下启用LVM的步骤:创建一个分区作为Physical Volume for LVM –> Configure the Logical Volume Manager 写入保存设定 -> 创建Volume Group(例如ubuntu) –> 创建Logical Volume(实际上一个Logical Volume对应一个传统分区,比如root, home, swap) –> 写入change之后为每个Logical Volume选择文件系统,Mount Point以及挂载选项以及文件系统优化参数,比如ext4有standard/news/largefile/largefile4 (选择所创建的文件系统的 inode 数量,大家懂的) –> 完成并写入到disk。
注:不分swap区也可以继续安装,别忘了安装完成后用dd一个swap file,编辑一下/etc/fstab以防万一;-)
建议学习一下lvm2包内的命令,当然要用system-config-lvm也无可厚非,但是很多USB Live工具盘不带GUI LVM管理工具;-)
如何用Ubuntu Desktop Live USB/CD读写LVM管理的文件系统?
用Ubuntu Live USB/CD启动
配置好网络,因为需要从官方源中安装lvm2这个包
apt-get install lvm2
一次性激活所有Volume Group中所有的Logical Volume
vgchange -a y
也可以用lvchange只激活需要的Logical Volume,例如:lvchange -a y /dev/ubuntu/home
激活后可以直接mount,例如要mount /home,对应的虚拟设备是/dev/ubuntu/home,另外一种方式则是/dev/mapper/ubuntu-home,不理解的可以参考最后的推荐阅读。其实还有第三种方法,用blkid命令获取UUID,然后你知道怎么干了;-)
mount -t ext4 /dev/ubuntu/home /mnt/home
- 第一次在上网本上用U盘做全新安装,遇到了一件囧事。竟然把GRUB2安装到了U盘上,我屮!其实怪我考虑不周,没有看一下内置硬盘到底是哪个设备。第二次装的时候到安装GRUB2这一步的时候,切换到其他控制台看了一下,恍然大悟。从U盘启动,U盘对应的设备是/dev/sda,而上网本的硬盘是/dev/sdb。傻乎乎的安装程序默认(按Yes)是把MBR装到第一个盘/dev/sda的MBR上,也就是启动需要插入U盘!
解决的方法很简单,手动指定安装到上网本的硬盘/dev/sdb上,搞定;-)
注意:用桌面版Live USB系统修复GRUB2,会遇到相同的问题,别说我没提醒过诸位;-)
就写到这里吧,现在越来越没有动力写Blog了,还有好多想发的一直处在Draft状态,囧
推荐阅读:
我收藏的LVM宝典(英文)
通用线程:学习 Linux LVM,第 1 部分
通用线程:学习 Linux LVM,第 2 部分